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

海洋觀光與海洋傳統使用之競合


  觀光因不需耗用太多資源以及造成嚴重工業污染,故被稱為「無煙囪的工業」或「綠色產業」,台灣四面環海,海岸線總長度達一千六百多公里,部份區域港灣潮間帶遍佈,加上海洋資源豐富,海岸、海釣面積廣闊,正是提供國人海上休閒活動的最佳去處。環顧目前台灣觀光事業的發展現況,海洋觀光休閒或遊憩正值開創期,但是居民也必須承受觀光發展所造成的生活模式、社會文化風氣與生活環境的改變,而且許多人為建築與設施,取代自然美景正與生態保育所追求的保持原始自然生態相互矛盾,而如何在觀光發展與生態保育之間取得平衡點?將挑戰政府相關經營管理單位,近年來民眾的自我意識抬頭,居民意見已是當地觀光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。
一、經濟衝擊(economic impact)
  就是觀光發展帶來的「利益」,一般而言也就是用「金錢」所衡量的收入;正面的經濟衝擊有:外資引進、增加就業機會、提高居民收入、稅收;相對地也有負面影響,如:物價及地價上漲、貧富差距拉大及利益為外來集團獲取等。
二、實質環境衝擊(physical impact)
觀光遊憩活動所引起的過度開發與資源的超限使用,造成的實質環境的負面衝擊,如:增加噪音及垃圾污染、過度擁擠、交通擁擠等;相對地,對於實質環境也有正面的影響,如:自然環境的保存(避免生態環境遭受破壞)、歷史建築古蹟的保存、地區景觀的改善、公共設施的改善、交通設施的改善、增加戶外遊憩場所等(Ap & Crompton, 1998)。
三、社會文化衝擊(social and cultural impact)
  觀光遊憩活動對社會文化的正面影響有:物質生活條件的提升、消除人口外移的趨勢、職業結構的改變、創造婦女就業機會、縮小社經差異、促進文化及生活習慣之溝通、促使當地文化受重視而得以保存;負面影響則是改變當地原有之社會制度、社區私密性降低、社區衝突增加、造成季節性失業、以及帶來罪惡(賭博、色情、犯罪率提升)等。
  
  劃設海洋公園和海洋保護區,才能保護海洋生物資源,同時發展生態旅遊,尤其杜絕非法捕魚才是永續經營之道。如今復育魚群,尋回昔日各種海洋資源,才能吸引觀光客;若要成為國際級旅遊景點,並吸引海峽對岸大陸來台觀光,澎湖各界需要更努力去維護自己的海洋資源。澎湖的海洋生態旅遊的潛能無限,能否用心開創與永續經營,是大家共同的責任;惟有珍惜自然,回復自然,自然就能養育我們。
                  ~~by童筑君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